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 All rights reserved
魯ICP備19024540號 魯公網安備 37010202000111號
技術支持: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
“《繼承法》有了新變動!今年起,4類財產不能繼承,獨生子女也不行!”在昌邑市奎聚街道天水公園“愛心小屋”,“五老”宣講團成員王文浩正對周邊老年人開展普法宣講。近年來,昌邑市圍繞放大“邑起來學習”理論大眾化品牌效應,著力打造提升品牌、隊伍、傳播、模式等四大“宣講矩陣”,調優理論宣講“大合唱”,讓黨的創新理論“新聲”變成“心聲”。
以“構建宣講大格局”為出發點,構建“一張網”品牌矩陣。昌邑市整合各類宣講資源,建立健全理論宣講協同聯動機制,打造形成以“邑起來學習”理論大眾化品牌為龍頭,以“理潤濰水”“濰水大講堂”“百家講壇”“財政講堂”“龍鄉大講堂”等宣講子品牌為基干的“一張網”宣講品牌矩陣,充分釋放協同效應,廣泛吸收社會各界參與,在全市構建“頭雁領航·群雁高飛”宣講格局,持續推動理論更接地氣、宣講更有朝氣、品牌更有名氣。強化子品牌培育,依托1處省級理論宣講基地、8處濰坊市級理論宣講基地和理論大眾化示范點以及“王文浩法律工作室”“徐小玲剪紙工作室”等18處長者工作室、10個思政名師工作室,定期面向群眾開展理論輔導、專題宣講等活動,逐步提升宣講影響力和覆蓋面。
以“打通最后一公里”為切入點,組建“全鏈條”隊伍矩陣。昌邑市持續在“建、管、用”全鏈條宣講隊伍上下功夫,統籌集結勞模、先進典型、老黨員、優秀百姓宣講員等各類宣講資源,建強“1+5+8+N”宣講隊伍?!?”是指一個由宣講骨干組成的“理論宣講人才庫”;“5”是指“五老”(老模范、老干部、老教師、老專家、老戰士)志愿者;“8”是指領導干部、專家學者、基層黨組織書記、青年、先進模范、黨史學習教育、美德健康生活、志愿服務等“8支宣講隊伍”;“N”是指部分百姓宣講比賽獲獎選手、鄉村名嘴、優秀義工、身邊好人為主體的“百姓宣講員”。健全市、鎮(街區)、村居(社區)三級宣講隊伍溝通聯絡機制和日常培訓機制,全面跟蹤了解每位宣講員的表現,對表現優秀者給予獎勵。實施“九進九講”宣講活動,充分發揮引領效應,推動以點帶面、連線成片,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都是宣講員、人人都說“昌邑好、昌邑行”的宣講網絡。
以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為發力點,搭建“立體式”傳播矩陣。昌邑市創新理論宣講形式,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,持續將“有意義”的理論表達得更“有意思”,主動接納“二次元”要素,“化”理論為故事,用故事講理論,推出“黨史微課堂”20期,編印《渤海走廊連環畫叢書》(共5冊),策劃開展“碼”上學理論活動,利用“學習強國”學習平臺推送“我家的‘人世間’故事”,讓正能量更強勁、引導力更充沛。加大優秀理論宣講作品推介力度,依托“文明昌邑”“今日新昌邑”“昌邑網信”“昌邑融媒”“昌邑黨建”等微信公眾號、微博、抖音、網站等媒體以及“愛昌邑”APP入駐的99家部門單位政務號,實時推送《從歷史經驗中汲取不斷前進的智慧和力量》《碧海丹心朱樹屏》等作品,讓黨員群眾利用碎片時間隨時隨地開啟“指尖”自學模式,以思想含量贏得傳播流量。
以“春風化雨潤民心”為落腳點,匯聚“對象化”模式矩陣。昌邑市注重教學互動與雙向交流,根據宣講場所、內容和受眾的實際情況,采取不同的組織模式,擴大宣傳覆蓋面?!罢n堂式”,內容偏理論化,主要是針對各鎮街區和市直部門單位黨員干部采取的宣講方式;“云端式”,依托線上“百家講壇”“匯賢學堂”,探索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新形式、新路徑,通過定期邀請專家學者、領導干部等講理論,搭建的思想破冰、溝通交流、互促共進平臺,提高吸引力;“點單式”,人員相對較多、年齡層次不同時,在社區或村文化廣場,利用“鄰里議事廳”或“宣講直通車”提供“菜單”,面對面“點題”宣講;“廣播式”,在疫情期間將防疫要求和注意事項通過接地氣的語言錄制成音頻,在各鎮街區村(社區)循環播放;“拉呱式”,在田間地頭宣講員同群眾拉家常,在了解民意的同時宣傳普及各類方針政策,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從“紙面上”走進“心窩里”。
初審編輯:李潤杰 姜暉
責任編輯:吳凡